雅酷SEO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83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我更加忘不了那些在一起的美好

[复制链接]

67

主题

0

好友

6720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擦汗
    2013-7-30 15:49
  • 签到天数: 66 天

    连续签到: 2 天

    [LV.6]常住居民II

    跳转到指定楼层
    楼主
    发表于 2013-7-8 15:45:04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     《诗经》中说,“有女同车,颜如舜华”,指的就是木槿花。当然,要说我向往云南和喜欢木槿花,恐怕最大关联的还不在女同事的诉说。记得有一天,在塘桥,一曲《彩云之南》的歌伴舞迷醉了我,于是我便爱上了一个姑娘,也开始向往那个叫云南的地方,再后来,我们在一起,还密谋过什么时候去云南玩。再到分别后,她把名字改成了木槿,并沿用至今。而那个关于云南的梦,却一直未圆。都说天意难测,后来我到了杭州,木槿又成了我上下班的一路伴侣。因而,我更加忘不了那些在一起的美好,就如木槿的花语:坚韧、永恒的美丽。
      夏至日过夏至节,汉代就有了这个习俗,清代之前,全国放假一天。宋代《文昌杂鲁》记载,宋代文武百官全体放假三天,回家休息、洗澡、畅饮、娱乐。而女人们,手巧的,则用丝绸绣日月星辰送给心上人,手笨的,就拿赤青黄白黑五色丝绒编成彩带系在爱人的手臂上。《辽史·礼志》中说,夏至日,也叫朝节,妇女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遣。扇子可以生风,脂粉涂抹,通体发热后,可以预防痱子,堪比当今的香水。而皇家则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,消暑纳凉。
      这些亘古的习俗,到了今天已经慢慢失传了,不知道还有几人,可以在如今的夏至日收到心上人送来的刺绣,收到心上人赠与的脂粉。若如此,那便是最最幸福的人了,通古今,晓历史,擅长刺绣、女红,恐怕当今社会这样的女子也是寥寥了。我想看过《甄嬛传》的人,都知道皇家夏天避暑,用冬藏冰纳凉的细节。那么,这些通晓古今,懂得历史,擅长刺绣、女红的知心人,就大抵可以参照沈眉庄的标准了。
      也许是我的思想守旧,但说句真心的话,我怕此生是盼不到这样的女孩了。至少至今我没在夏至日收到过任何关联礼物。所以,我觉得还是吃下一碗面来得实在些。
      《帝京岁时纪胜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夏至,京师于是日家家俱冷淘面,即俗说过水面是也,乃都门之美品。……谚曰‘冬至馄饨夏至面’。”按照老北京的风俗,每年一到夏至,便要大啖生菜、凉面,因为气候炎热,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。这恐怕就是老北京炸酱面的雏形了。
      我去过北京,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。北方给我的感觉就是地广人稀,萧瑟和贫瘠。当然,萧瑟说的是城市的形象,北方虽然广漠,但是一眼过去,能看到的绿意实在太少,相比于南方的绿树丛荫,就足见萧瑟了;贫瘠,说的土地,坐在火车上,窗外白花花的土地,一片燥热的景象,偶然探出头来的麦子也显得无精打采,相较于南方的水系纵横,阡陌相通,也只能算是贫瘠了。
      北京也不例外,虽然北京乃国之首府,却也只是城市的繁华度高一些罢了。绿树、河流一样有着北方特有的萧瑟和贫瘠,而且常受沙尘天气的影响,空气质量也不高。当然,这些粗放的印象在我只去过一次北方的心里面,却生根发芽了。
      要说我对北京的印象,最深刻的恐怕就算那两碗炸酱面了。老早之前就听说北京烤鸭,北京炸酱面,但由于经济实力的原因,我也只能在北京的街头吃吃炸酱面,以此来安慰自己去过北京的心。
    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   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百度SEO教程|谷歌SEO学术|百度SEO谷歌|网站SEO优化|雅酷SEO论坛  

    GMT+8, 2025-4-22 16:55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   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    回顶部